close

我們在Planning階段最後會把專案管理計劃做出來,換句話說我們就有Scope baseline(基準線): WBSTime baseline: Project scheduleCost baseline: PV(or S-curve)Quality baseline: Quality objective/standard,這些都是計畫的,在五大流程中Planning階段完成,接下來是真正開始我們稱為Execution執行階段,所以真實的工作範疇是否完全被執行,時間上是否跟得上,支出是否在預算內,品質是否符合要求,把這些實際發生的與基準值作比較就會出現偏差(deviation),所以要採取行動,這些行動是要讓實際狀況能夠重回基準線(baseline)按照原計畫執行才能達到專案目標(Project Objectives: scope, completion day, Budget at completion),所以我們稱這些行動叫 corrective actions(矯正行動),如果是時間進度落後我們會用趕工計畫來把進度追上 project schedule,如果是費用超出預期我們想辦法cost down,範疇不完整或品質不佳同樣我們也會採取矯正行動來修正,為了不讓類似的事件(Event)在未來重覆發生我們會採取 preventative actions(預防行動),這些矯正行動、預防行動會不會有新的Work package(or activity)、品質標準,需不需要額外的資源、費用、時間,如果答是的話就會要更改專案計劃書,所以就要走Change流程,獲得change control boar的核准才能變更專案計劃書,產生新的baseline 再據以執行。

流程改善是指不斷透過小的改善(不動用大量資本支出採購新設備之意)()用來達到品質的提昇及成本下降,這個觀念我在公司年度品質代表人會議時曾特別提出來回覆其他單位對於網路品質的質疑,網路品質如果一昧僅是動用大量資本支出來達到,那耗費的巨資不是公司所能負擔,不從流程改善及從個人習慣改變做起那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Oce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