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時程 (project schedule)裡有每一個活動的預定起始時間及預定結束時間,有了這兩個時間後,我們就可以將每個活動放在時間軸上,以橫式長條圖(Bar Chart)型式來表示,所以每一個活動預計的起、迄時間可以一目了然。專案時程以這種型式表示稱為甘特圖樣(Gantt Chart),有了Gantt Chart代表我們知道在每個月裡面,我們有多少活動要進行,把這些活動的估算成本,按在本月份有多少工作天做為換算比例(有的活動跨月份),來換算在本月執行的活動量總計有多少錢,將每月加總並累計的值稱為PV(Plan Value) 計劃值,將每月的PV畫成曲線就稱為 S-curve(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錢)(考),這個曲線上最終值稱為 BAC(Budget At Completion)。這個S曲線是三大 baseline的其中之一,Cost Baseline。稱為S curve是取Spending的 S之意,因為PV是活動費用的累積,代表花費。另一層意義是S curve曲線的樣子,就如同 S一樣,在起始(Inintiation)及結束(Closing)活動量較少,花費較少所以曲線較平滑,中間因進入執行階段,會有大量的資源投入,支出多所以曲線會陡峭。
當專案開始執行後,每個活動就會有實際執行的開始及結束時間,同樣的把實際的起、迄時間畫成Bar Chart 與之前畫好的預定時程相比,就可以了解每個活動實際與計劃的落差。同樣的把實際的進度以上述相同的方法,計算每月實際執行的活動量總計有多少錢,將每月加總累計”實際完成的計劃值”稱為EV(Earned Value) 實獲值(參考下面範例較易了解),將每月的EV畫成曲線與PV畫成的曲線相比就可以瞭解整體專案的實際情形。
還缺一條是真正花費的錢畫成的曲線,稱為 AC curve (Actual Cost)
舉一個Rita書上的例子,我用圖形表示會較容易瞭解:(橫的 Bar Chart 是甘特圖,線是 S curve)
To build a new fence. 4 days, budget is $4,000(each side is to take 1 day to build and is budgeted for $1,000).
Now is at the end of 2nd day, we completed 3 sides of fence at cost $2,900. (Day 1: completed 1 side, cost:$1000)
What is PV, AC, EV, CV,CPI, SV and SPI at the end of 2nd day?
§Day 1 PV=1,000

We can use MS Project 2003 after edition to draw S curve, there is a feature called "在Excel 分析時幅資料"(as following captured from project 2003), Project 將換算每段時間活動量成本的總合,然後匯出至Excel裡畫出S curve, 所以一個sheet裡是每段時間活動量成本總合的 raw data ,一個sheet裡是圖形(S curve), 稍加修改即可用
Oc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