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話大家都熟,考試也考,問題在怎麼做,品質標準對生產單位來說是相對明確的,但對於非產品的服務一樣要訂定品質標準,這個品質標準對於產品來說就是合格或不合格判定,對於非產品諸如系統昇級、改善就是成功不成功的判定(Factors of Success)。一般的習慣是把專案做完就好而不去考量專案進行過程中所造成的影響,在live的系統中做改善或昇級,應該要有那些判定成功與否的因素,其中包括專案進行中的品質標準及專案完成後預期達到的品質標準

1) 內外部客戶服務影響< (時間)、影響的產能< ()

2) 良率與專案進行前相比要維持或>?, <?

3) 客訴次數與專案進行前相比低於?

4) 不能有因此改善或昇級之專案造成客戶退單(工程部門與業務部門的共同責任,兩單位都需要計劃)

 

當這些品質標準訂出後再不斷調整專案計劃及資源,最後做出除了可符合範疇、時間、成本外亦可符合品質標準的計劃據以執行,才能達到你想要成果,所以說「品質是計劃出來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Quality is plan in, instead of inspection in),不要在延續過去心態: 這種改善專案客訴難免、客戶服務可能多少受到影響、客戶退租很難控制….」不考慮品質因素的想法

有了這些判定專案成功的因素(或品質標準),獎懲措施(Recognition and Reward) 才會有標準也才能夠執行,團隊的效率才會改善,這是一連串的管理觀念。

 

Oce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