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工作分解結構(WBS),將專案活動所需資源(人員、設備、材料)進行分解,以及將每種資源的需要量畫成如OBS,WBS 階層圖(),方便我們了解資源間的關係,做了此種彙整分類後,好處如下: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完成 Activity definition 將 Activity列出後接下來該要知道什麼?根據上課經驗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認為是時間(Time),我就要反問一個問題(最好的回答方式是再問一個問題),請問一件事情你要主任工程師來做與 Jr. 工程師來做,花的時間一樣嗎?你給不同的生產線、設備、機具,花的時間一樣嗎?所以接下來應該先要瞭解什麼?這時大家都會答”需要那些Resource”,對不對。列出需要資源類型(人員、設備、材料)、 資源數量、資源可得性(available time)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常在專案對估算缺乏信心時使用,因為這是最可靠方式(),將 Activity or work package 的預估往上加總。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 types of dependencies 三種依存關係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ctivity Sequencing活動排序 T&T 工具及技術 Arrow 箭頭表示活動Activity (箭身用實線); Node 節點表示兩活動間依存關係 dependencies。亦稱為“箭頭活動圖示法”Activity-On-Arrow (AOA)。祇有一種依存關係即結束到開始Finish-to-Start (FS)。需要時可藉由“假活動(dummy activities箭身用虛線)”來定義兩活動間邏輯關係,假活動無工期。 Ocean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de 節點表示活動(Activity) Arrow 箭頭表示兩活動間依存關係(Dependencies 先後順序)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MP Planning Activity Definition T&T Rolling wave planning ,面對現實不是所有的活動,在目前這個階段都可以明確的分析出來,譬如說 當我們做完 Prototype 後,才會得到 feedback,我們也才會知道要 take 什麼 action(Activity),Rolling wave planning 就是逐步規劃之意,在不明確情況下先規劃有限的活動,再逐步擴大詳細規劃範圍。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大型專案來說,WBS最下層是 work package,仍然是大的項目( 2wks,$xx),視產業別及各別專案特性,有的需要細分到每天甚至更細來安排各別活動,我們就需要將 work package 再往下切,參考 WBS dictionary與團隊成員往下分解到最下層稱為 Activity (活動),依 PMBOK 精神,時間排程是以 Activity 為單位,意思是 Network Diagram、Project Schedule 是以Activity 來排的。 如同 WBS dictionary 之於 WBS,Activity 也有 Activity Attributes 活動屬性,來當備註。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把需求當作是 Scope of work,因為需求通常簡短敘述,乍聽之下會以為很簡單(可參考另一篇文章,只加一個欄位你(IT)計較什麼,如果未經思索可能會忽略原來有一堆工作要做,我想大家都有過這種經驗,輕率的答應一些不該答應的工作,回來做下去才發現並非如此,後悔莫及。Sales有時也不小心的 over commit 一些事,回來交給PM才知道,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那可是會做死人的。我們也常說,老闆說一句,下面的就做不完,不是嗎?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 先要把自己份內事情做好

ocean4155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